查看原文
其他

林伟功《海峡两岸族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6-12-11 林伟功 浙南林氏源流网


 

 

 


习近平书记在办公室会见台湾方俪祥母女,笔者应邀作陪合影。


海峡两岸自古一家,闽台姓氏血脉相连。

细查台湾人口祖籍构成情况,据1926年统计,台湾汉族人口计375.16万,占总人口89%,其中祖籍福建的为311.64万,居汉族人口的83.1%;广东的为58.63万,占总人口的15.6%;其他省份的为4.89万,占总人口的1.13%。而祖籍福建者中,泉州府168.14万;漳州府131.95万;永春州2.05万;汀州府4.25万;龙岩州1.6万;福州府2.7万;兴化府0.93万。位居闽南的祖籍泉、漳、永春三府州人口合计达202.14万,占福建籍总人数的97%。

另据1956年统计,台湾汉族人口815.8146万,祖籍福建的691.3631万,占总人数的84.75%;广东的122.7745万,占总人数的15.05%;其他省籍的1.6770万,占总人数的0.2%。而1990年台湾总人口2039万,除去原居民34万外,汉族人口总数2005万人,其中泉漳属的1450万,占人口总数的71.1%;客家290万,占14.3%;1949年迁台的270万,占13.5%。

再据台湾1934年调查,当时台湾有768姓,前面十大姓依次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合计占总人口数的50%强。据2005年之统计,台湾计有1989姓。七十年姓氏数竟增加1221个,增幅为奇特。但台湾前面十大姓顺序依旧。其中,陈氏人口为251.181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06%;林氏人口为188.0277万人,占总人数8.28%;黄氏人口为136.417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01%;张氏人口为119.46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26%;李氏人口为116.00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11%;王氏人口为93.541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12%;吴氏人口为91.758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04%;刘氏人口为71.894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17%;蔡氏人口为66.083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91%;杨氏人口为60.35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66%。十大姓总人口数达1194.727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2.63%。由上面数据变化可以发现,台湾人口中祖籍福建者比例超过八成,,其中泉州(永春州今亦纳入)、漳州属者比例逾七成,故闽南方言成为台湾主语是顺理成章的。细查广东籍者,大部分先祖多由闽迁粤后移台,而客家人中相当部分是由中原入闽宁化石壁再播迁汀州、龙岩一带:或从中原直接播迁赣、粤诸省,有的继移台湾,或清初“湖广填川“。

而1949年前后迁台的270万人中,则多大陆各省籍的公军教人员,他们改变了台湾人口结构,改变了各姓人口比例,台湾姓氏数巨幅增长一千多,与这些移民有极大关系;此外,近年两岸通婚,大陆女嫁台湾者多达三十万人,遂使台湾姓氏数爆增接近两千种,但台湾人祖籍多为福建的状况格局基本未变。

闽台姓氏血缘如此殊深的渊源关系,导致海峡两岸各姓之间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关系是切还连,割不断的。因而,自台湾解禁探亲之后,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活动必然应运而生。二十多年情况颇值得回顾。


两岸姓氏研究回顾


1998年11月21日,笔者作为专家组长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为出席“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的台湾当局副领导人连战导览。

历史上,福建向台湾大规模移民有四次:明天启郑芝龙据北港;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一台湾;以及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后。据统计台湾80%以上民众的宗祖地在福建是不争的事实。因而,闽台除历史上曾为同省外,还有不可分割的血缘乡情,各姓自古至今交往密切,故土、祖墓、祠庙、谱牒是维系两岸深厚亲密关系的纽带与桥梁。两岸开放探亲后,众多台胞回闽寻根谒祖,续谱联宗者络绎不绝于途,。二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多逾五百万人次。许多台当局政要、名流也暗中多托人来闽谒祖祠、查族谱,不敢数典忘祖,甚至捐资修祠墓、续谱系,正应了“闽台一家亲”之实。


随着两岸寻根谒祖的需求越来越热,导致姓氏研究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开来。台湾的谱牒专家林瑶棋、林添福、廖庆六、高志斌等不断来大陆调查访问,寻根溯源;许多各姓氏的老宗长率队回乡拜祖谒墓,修祠续谱。长期人为隔离的血脉关系又接上并畅通起来,许多中断的渊源关系、历史疑团、争议问题等等都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此两岸的许多学者专家参加了此项艰难又有意义的工作。顺应形势,继台湾成立台湾省姓氏渊源学会之后,福建省于1989年成立了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河南省于1995年也成立了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江西等省成立了族谱研究社团,开始了有组织的姓氏研究工作。

海峡两岸闽台两省由于极深的渊源关系,交流非常频繁,相互的合作日趋密切。福建省开展了诸多姓氏源流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中华林氏》(林伟功著)、《中华姓氏谱·林》(林伟功著)、《海峡两岸林森研讨集》(林伟功主编)、《纪念林则徐诞辰220周年特刊》(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林伟功等主编)、《林白水文集》(林伟功主编)、《中日甲午海战方伯谦问题研讨集》(林伟功等主编)、《日藏甲午战争秘录》(林伟功主编)、《中华卢氏》(卢美松著)、《中华姓氏谱·卢》(卢美松著)、《闽台张氏宗祠博览》(张森霖著)、《福建江夏黄氏世谱·人物编》(黄如论总编)、《福建江夏黄氏世谱·宗祠编》(黄如论总编)、、《福建江夏黄氏世谱·世系编》(黄如论总编)、《福建刘氏族谱丛书·人物卷》(刘松年主编)、《彭氏源流》(彭嘉庆校刊)、《福州蒋氏》(蒋书和等主编)《中华罗氏通谱》(罗训森主编)……以及众多学术论文。另外,笔者还在中国海军史、船政史、闽台关系、中琉关系、中日关系、中国狮文化、武术源流、辛亥革命人物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是在笔者自1985年起担任日本“闽人三十六姓”寻根总查证人四年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笔者由参与发起创会起一直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工作,主持会务达十七年〈至今仍任副会长〉),所以主持、亲历了两岸姓氏研究的许多重大活动。扼要简述一下:

1990年,笔者完成日本刚柔流空手道中国鼻祖调查论证,日方在福建省体育中心建筑显彰碑纪念;

1991年,应台湾海军界之请,本会联合有关学术院校举办“中日甲午海战方伯谦问题研讨会”;

1993年,笔者接受台湾华视《甲午战争》专题片史学顾问之聘,指导安排福州部分的拍摄;

1994年,本会发起组织福建十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大会”,习近平专函致贺;

1995年,闽台两会联合在福州举办了“首届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暨族谱展”;同年,笔者应邀赴日作“中日狮文化”学术报告;

1996年,豫闽台三会联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同年笔者应邀赴台拜访台湾省姓氏渊源研究学会;

1997年,举办了“纪念林则徐迎香港回归大会”;同年应邀作为日本狮文化考察团学术顾问指导在全国各地的考察活动;

1998年,闽台两会在台湾联合举办“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特展”,笔者作为专家组长负责组织挑选福建名门望族五十部族谱首次在台展出,并主持展务二十天,为出席开幕式的台湾副领导人连战(其在致词中称:“族谱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团结!” )等等政要导览,讲解族谱,发表专文,接受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的众多媒体的专访;

1999年,在福州举办“海峡两岸林森学术研讨会”,会后笔者主编了五十万字的研讨集;

2000年,笔者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

2002年,与台湾“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在福州联合举办了“中华林氏族谱研讨会”;

2005年,发起承办了“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的“纪念世界禁毒先驱、中国民族英雄、爱国将领林则徐诞辰220周年大会”;

2006年,受台办委托,笔者承担了为迎接连战返乡寻根谒祖,主持了连战祖地新修族谱的审定,否决了新修族谱,以及编审了《连横研究文集》,同时发现连横所主编的《鹭江报》及有关文章,作为嘉宾在电视台对连战一行寻根作直接介绍;同年,联合中国新闻学会举办“邓拓新闻思想研讨会”,联合福州市政府等举办“纪念林白水就义八十周年大会”,笔者率团赴新加坡出席世界林氏恳亲大会;

2007年,与福建省海联会等单位及台湾省姓氏研究会合办“海峡两岸百姓论坛暨族谱展”。

2008年,笔者率团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黄帝故里祭祖大典”,在卫辉举办的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大会。

2009年,笔者作为研究会赴台交流团秘书长做了大量工作与安排,成果颇丰。另外,各姓氏分支机构还开展各姓历史名人及事件的纪念活动五十多场,与台湾各姓宗亲会展开众多学术交流,发表论文两百多篇,接待来访的四十多个国家的学者专家近五千人次,应邀出席在各国召开的姓氏活动近二十次。



由于台湾众多政界人物祖籍福建,多年来研究他们的祖籍成为显学。其中有龙海的连战、王金平;永定的李登辉、吴伯雄;南靖的萧万长、吕秀莲;诏安的陈水扁、游锡堃、沈庆京;漳浦的林丰正;平和的江丙坤;东山的谢长廷、林正杰;泉州的李远哲;永春的辜正甫……同时,由于长期从事姓氏研究活动,笔者还曾有幸在海峡两岸先后会晤过连战、萧万长、郁慕明、游锡堃、林清江、叶昌桐、李建兴、刘文雄、林正杰、蔡仁坚、连行健、费鸿泰、黄义交、沈庆京、叶金凤、陈鹏仁、李新、林濂藩、蔡锋、林金顺、徐学海、陈鸣铮、林南生、郑乃文、林金田、谢顺笔、龚鹏程……台湾各政党头面人物及众多学者、将官、企业家及各界名流。另外,还接受过众多新闻媒体的专访。

目前,还有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两岸都普遍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其实,两岸的宗族还都存在的忠孝礼义廉耻的传统观念同样未变。日前,由笔者忝任会长的青芝山林森文化研究会,在本人主持下召开纪念林森诞辰142周年的“林森与青芝山学术研讨会”(当年林森逝于国民政府主席任上,中共中央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毛泽东主席亲拟!〉),引起台湾各党派领袖与知名人士的关注,为此发来贺词、贺电的有台湾民意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国民党中央评议会议主席叶金凤、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华统一促进党创会主席林正杰、工党主席郑昭明、东方红党主席林原陞……国父纪念馆馆长郑乃文、文献馆馆长林金田、原新竹市长蔡仁坚、原文献会专员魏永竹、王金平胞兄王珠庆先生等等。还有国、民两党知名人士专程越过海峡与会,与海内外两百多学者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各界代表、亲族故旧参加纪念活动。这种现象正是又可说明海峡两岸还对品德高尚、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基本相同的评判标准,是非好坏观念一致,相差无几,这就是两岸文化传统的同质性!这也是一种颇值得思考的姓氏研究中有益两岸广泛交流的现象。



两岸姓氏研究展望

在二十多年开展姓氏研究工作,加强联谊及学术交流过程中,笔者历经艰辛,深有体会,除必须克服种种困难之外,主要尚须凭靠谱牒资料。海峡两岸民间修纂、收藏的谱牒数量之多无法计量,众所周知的情况是谱牒普遍存在攀附、夸大、乱接、错讹(年号、地名、区域、职官……)等等弊端,无法与国史、方志相嫓美,但其有补史志不足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能有益于民族的团结。要应用得当,必须真正汲取其精华,注意广搜、博览、细研、慎用,去伪存真,纠偏除讹。谱牒研究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太杂,至于各姓如何得姓、入闽、发展、播迁、去台、迁外、世系、辈分、先贤、功名、族规、家训、文献、文物、古迹等等问题颇多,有待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合作,认真研究,资源共享,信息沟通,才能对姓氏研究工作有所禆益。


赴台参展的福建南靖《山萧氏族谱》(台湾当局副领导人萧万长祖谱


笔者向萧万长赠送主编的《海峡两岸林森研讨集》


萧万长应笔者提议题字

目前,海峡两岸的姓氏族谱研究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合作共同研究的问题:两岸如何组织合作组织,解决好人、财、物的问题,面对分歧、争议的问题如何协调,求同存异,都有必要进一步考虑。让两岸在这一同属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研究中,加强联谊,深入研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做好有关工作,同时注意研究队伍人员不足,断层严重,青黄不接,经费困难等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海峡两岸姓氏研究工作,笔者认为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不能忽视的十大益处,希望能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参与和支持,对祖国振兴,民族昌盛,世界和平,两岸统一有所禆益:


笔者向来闽参加学术活动的台湾原省主席林光华(民进党籍)赠字

1、弘扬传统。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千年承继的优秀传统,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于两岸共同弘扬历史传统,进一步加深两岸联谊,增进感情,让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亲情延续千秋。

2、凝聚民心。由于两岸各姓氏同根共祖,血浓于水,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切割的,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于两岸的民心凝聚,共同的祖先,同根的后裔,共同的利益,携手并肩,任何山川是隔不断的。

3、联谊天下。由于只有华人是以共同的姓氏成为血脉相连群体的标志,即使散居于世界任何角落,虽国籍、语言、信仰、文字等等都可变化,但血脉至亲无法变更,由此产生世界性宗亲组织,真是可以联谊天下,

4、补益史志。中国官修的史书有国史与方志,其中疏漏不少,而民间编修的大量谱牒可以补充史志之不足。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发掘民间谱牒记载,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许多事实证明对史志是十分有益的。

5、慎终追远。中国各姓氏都有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纪念先贤,遵从祖训的理念。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两岸同姓氏祖先的源流研究,历史学术探讨。

6、尊祖敬宗。所有海内外华人都有尊祖敬宗的观念,每年逢年过节都要祭祀祖先,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于同姓氏民众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对本宗族先贤的尊崇。

7、敦宗睦族。所有海内外华人都有尊祖敬宗的观念,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于同姓氏民众之间的联谊交往,或者延及有血缘关系近亲姓氏的联谊,大大有益于本宗族之间的情感交融与各方面事业的合作。

8、和谐社会。由于各姓氏间都有绵续不断的姻亲、朋友关系,开展海峡两岸姓氏研究,有益于各姓氏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的交往交流,进而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9、促进统一。由于海峡两岸的各姓氏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任何政治、信仰、语言等原因不可能隔断的,通过海峡两岸的姓氏宗亲交流,将有益于两岸民间的情感沟通,会为促和平统一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10、敦睦邦交。另外华人华侨遍布全世界,远离祖国,但是离根不离祖,与本姓氏联谊密切,交流热络,他们为所在国家与地区各个领域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有相当地位,对敦睦邦交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而言之,海峡两岸姓氏研究的门已打开,如何很好地提升层次,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颇值得各方面有识之士的参与!关键的问题是:大陆必须面对全国性姓氏研究组织成立及学术研究与宗族活动的矛盾问题,而台湾姓氏组织的“世界”性的名不符实及严重的宗亲会倾向问题,如何调适、磨合,直至价值取向相近,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创造海峡两岸姓氏研究的双赢局面的课题有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解决之。


有关林伟功可参见链接

习近平书记祝贺信20年纪念(林伟功

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亲切接见林伟功

林伟功会见台湾新住民共和党主席陈(林)赛莲等

台湾蔡锋将军伉俪拜访中华林氏总会林伟功会长

《中华林氏通谱》编纂的设想-林伟功 中华林氏总会会长

林伟功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林伟功再次膺任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

历史文化根脉的寻觅者-记著名学者【林伟功】先生

林伟功再谒林森陵墓 受到重庆市委统战部领导接见

中华林氏总会林伟功会长莅临温州指导源流研讨会筹备工作

林则徐拯民救国御侮思想浅议(林伟功)

林伟功:中国族谱现况及续修刍议(中华姓氏文化高峰论坛发言稿)

中华林氏“两会”会长林伟功一行16人拜会台湾三大林氏组织

《中华林氏•浙南源流》序(林伟功)中华林氏两会会长

林伟功在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开幕式致辞稿(2016.6.25)

林伟功应邀参加“弘扬赵朴初崇高思想高峰论坛”(2016.10.29)

林伟功、林家仪聚首 共忆【中华林氏总会】更名细节(2016.11.16)

中华林氏总会会长【林伟功】出席福建饶氏委员会成立大会(2016.11.20)

林伟功】报告-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增补副会长等(2016.11.26)

林伟功出席"2016第二届海峡两岸吴文化节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吴氏宗亲恳亲大会(2016.12.03)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文化相关专辑(32个)


1.《历代林氏中秋诗歌大全》宋元明清近代(2016)


2.《历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5)


3.《宋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6)


4.《历代林氏端午诗句集萃》(2016)


5.【林氏支派】系列(九牧、阙下、陶江等)


6.【林氏网站】系列


7.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8.《中华林氏•浙南源流》述评系列


9.“林氏同名”系列


10. 林氏历代文集


11. 您未必知道的20件【林氏慈善公益】大事


12. 林氏名人励志专辑(7励志故事/视频)


13. 林氏抗战老兵专辑


14. 林氏优秀人民警察专辑


15. 林氏大学校长专辑


16. 林氏教师专辑


17. 林氏名医专辑(2015.8.12)


18. 林氏神童专辑(唐朝至民国)


19. 中华林氏2015年人物专辑


20. 林则徐专辑


21. 林氏历代状元


22. 林氏将军系列


23. 古代林氏人物系列(2015年发布)


24.【比干专辑】(历年比干诞辰大典、历代文集记载及其他)


25.林氏古村落专辑(更新至2016.09.06)


26.安徽金寨林氏专辑(“红军故乡”走出59位将军)


27.【福清林氏专辑】(动态、人物、文史及其他)


28.【香港林氏专辑】


29.【马来西亚林氏专辑】


30.【大数据分析】林氏微信平台不为人知的细节(5表2图)


31.【林彪专辑】33条链接揭示林彪元帅的前世今生(首创)


32. 全球【林氏宗祠专辑】(2016.12.8





【林氏谱序】系列链接:

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谱序0002:【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谱序0003:【明】苏伯衡《林氏族谱序》(温州平阳岭门)


谱序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谱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谱序》(江西泰和金溪)


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谱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谱序0008:【民国】林森《国民政府林前主席叙》(湖南)


谱序0009:【明】胡应麟《忠清里林氏族谱序》(浙江杭州)


谱序0010:【宋】吕夏卿《重修旌表门闾碑记》(福建莆田阙下)


谱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谱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谱序0013:【宋】林栗《东林林氏家谱序》(福州长乐)


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谱序0015: 【清】粟荣训《会同林氏族谱序》(湖南会同)


谱序0016:【明】王原采《林氏族谱序》(浙江黄岩)


谱序0017:【明】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福建莆田)


谱序0018:【明】林文《文昌林氏族谱》(海南文昌)


谱序0019:【清】林士琦《林氏宗谱序》(安徽怀远)


谱序0020:【清】林炳南《创刊宗谱本序》(湖北黄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